人物:上海老日昇織補大師潘維君的代傳人 潘銀萍
手藝:織補
還記得兒時巷尾的裁縫鋪,在半掩的門板上用紅漆寫著“織補”兩個大字,臺腳踏縫紉機、幾根鉤針、把剪刀、幾卷線,便能將破了洞的衣服修復得完好如初。
已經(jīng)進入信息時代,仍有這么群人,用純手工的織補技藝,在縫補衣物的同時,編織自己的生活,潘銀萍就是其中員。作為上海老日昇織補大師潘維君的代傳人,她還創(chuàng)辦了中精工織補網(wǎng),業(yè)培訓各種織補技術。
“按著衣物的色澤和紋路‘精織細作’,就能補得不留痕跡。”潘銀萍說著,拿出件綠色線衣演示起來,為了讓人看得更清楚,她意將縫補的線換成紅色。按著線衣紋理,隔段距離用針頭挑,輕輕抽,紅色的線在布料中穿梭……幾分鐘后,潘銀萍就完成了件藝術品。
“上世紀80年代做縫補,件才幾毛錢。如今做的都是精工織補,起價就是20元,更精細些的要上百元。經(jīng)營得好的學員每月收入萬元不成問題,有些年收入甚至能達到20萬元。”潘銀萍說,“隨著紡織面料和纖維材料的發(fā)展,衣服花紋越來越復雜,我也需要不斷地琢磨學習。”
無論時代如何轉(zhuǎn)變,精工織補這門手藝都有著無法替代的實用性與藝術性。作為完無法用機器代替的技藝,織補在時代中的綿延應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。
圖片說明
?、?不同面料要用不同的絲線
?、凇ⅱ垡铝涎a完后,正面“天衣無縫”,背面略有線頭
?、?、⑤、⑥織補過程
?、?織補工具
?、?臺燈下的布料
?、?靜心織補
?、?傳授技藝